范林非,全国十大商业空间设计师之一,油画专业,曾赴俄罗斯游学,在进入室内设计行业之前先后从事过雕塑、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工作。在设计实践中,他充分了解了空间、人、艺术和商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及本质的内涵,尤其关注空间的人本主义。作为一个多年的中式家居研究者,他对传统中国家居怀有很深的情愫,对当代中国家居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他提出“中国人家”这一概念,正本清源,从重塑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个层面着手,提出适合东方生活的居住解决方案。
中国人家·机会与使命
中式家居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一系列历史剧变将中国推入现代化,历史的割裂和文化的断层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房地产大跃进,批量复制的住宅形式抛弃了中式家居诸多核心内容,一味西化,节约成本,在楼房中回归旧式生活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
设计作品无时无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设计师无形中动用和分配着社会资源,作品落地时动用的资金少的几万多则千万上亿元,稍有失误,就会不可逆转。所有的商业行为,表面上都是用单位时间的利润额来评判商业模型的好坏,但实际上还应该考虑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这是这个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商业行为的长期发展。也就是说,商业必须具备商业道德和义务,否则,大众的价值观集体沦丧甚至变异,人们唯利是图,只顾着钵满盆盈,无法成就团队和品牌,也无法长久拥有大众的青睐。
中国人家概念的提出正当其时。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中式价值在全球输出,同时政府也希望用文化来给经济注入新活力。这个时候,住宅也应当根据我们的文化传承、生活习惯来重新加以认识、梳理和推敲,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自我价值。
中国人家·设计理念
一、以现有的空间为依据,结合重新建立的家庭成员理想的居家生活状态,让不合理的空间功能趋于合理化为源点;
二、以中华文脉及其审美特质为空间设计的美学主张,以中国人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为功能主轴;
三、满足不同家庭的个体需求;
四、规范空间构造要素和配套;
五、传承创新,设计修行,肩负一个设计从业者的当代义务。
中国人家·关于家的思考
思考具有中国文脉的居家空间,这本身就是一个难题。但梳理和分析家的现状对于设计住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范林非关于家的外延思考,主要有下:
1. 没有文化归属感就没有家的归属感。
2. 过度追求物化会让精神更加空洞。
3. 没有情感的家只能算是屋子。
中国人家·定义功能空间
在居家空间里各模块功能空间彼此的动线关系是很重要的,应当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就予以严谨的考虑。
中国房屋90%以上的格局都是如下图所示:
这些房屋面积一般在60㎡-150㎡。在设计这类居室时,最重要的是考虑实际使用需求与空间分配,尤其是客厅和餐厅两个模块,它们之间的功能模糊,界面不清晰。
就客厅而言,实际的使用率极低。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的客厅里进行的活动多数是看电视、打麻将,以及在茶几上就餐或者写作业。会客的功能只是偶尔体现。
餐厅一般和厨房相连,厨房的管道在设计时为了建筑整体美观而需要隐藏在核心筒的中间部位。餐厅另一边是入户唯一的通道,这里要满足入户时更换鞋帽和雨天放置伞具的功能要求。此外,餐厅还靠近客厅,随时就有进出的行为。这就使得餐厅的位置十分尴尬,人们在这样一个位置就餐根本没有功能专属和丝毫的舒适感。
然而,餐厅又是家里非常重要的组成。大多人是在餐厅完成了家庭生活中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包含沟通、教育、礼仪、次序等。如果就人们在家庭生活轨迹以及功能的轻重排序,应当是洗手间→卧室→厨房→餐厅→阳台→客厅→书房。
以客厅和餐厅为例,足以说明家的许多功能在实际使用当中存在效率问题。如果我们打破固定的思维,把舒适的空间分配给重要的功能需求会如何?这也是思考和实践的方向。